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射雕时代 >
十七


  四个兄弟里,三个小的当时就哭了,二弟震惊地揪着老四海的袖子道:“哥,咱家什么都不养了,咱们养不起呀。”

  老四海拧着眉毛道:“放狗屁,咱爹能干,咱也能干。我要让他们看看。”说着,老四海冲进后屋,拿出了背包。他想把那些硬币全贡献出来,苍蝇虽小,好歹也是肉。

  二弟以为他要干什么呢,惊恐地叫道:“哥,咱怕啦,咱怕啦。你问问咱妈,你问问咱妈呀。”

  老妈拉着老四海的手,带着哭呛道:“娃啊,咱不养鸡了,咱家没有万元户的命,咱家没人。”

  老四海在屋中扫了一眼,五个虎虎势势的儿子,老妈居然说:咱家没人!老四海沉着脸道:“我们这五兄弟全是废物吗?”

  “妈不是这意思,你们都争气。可你爹不争气,我也不争气。”此时老妈的脸就像被无数只蜗牛爬过一样,亮晶晶的,黏糊糊的,全是眼泪。她泣不成声地说:“娃啊,娘对不起你,你恨娘不?”

  老四海不明白,老爹死了,为什么要恨老妈呢?老爹的死与老妈没关系呀。此时老妈悄无声息地转进后屋,看样子是去拿东西了。老四海瞪了二弟一眼,揪着他问:“你说,你是不是把妈气着了?”

  二弟委屈地说:“我也不知道咱妈要干什么。”

  在那一刻,老四海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可怕的、荒唐而龌龊的念头,老妈不会是已经做好了改嫁的准备吧?在农村改嫁虽然是件非常丢人的事,但面对五个孩子,除了二弟以外,其他四个人依然在上学,老妈要改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老四海正在接受高等教育,老妈改嫁他是不会反对的。但老爹刚死啊,尸骨未寒,现在就改嫁未免太快了些吧?老四海使劲晃了晃脑袋,不会这么快的,不可能这么快,除非是老妈早有准备。

  此时老妈已经从后屋出来了,她手里拎着个土布包袱,走起路来飘飘悠悠的。老妈将包袱放在八仙桌上,然后看了看老爹的牌位,嗔怪地说:“你死啦,你老东西现在塌实啦,你不操心啦,把这些玩意儿全留给我啦!我能怎么办呢?”

  老四海不清楚包袱里有什么,走上去问:“妈,这里面是啥物件?”

  老妈默默地将包袱打开,摊在桌子上。天哪!那全是花花绿绿的纸条,足足有好几百张之多。纸条的质地各不相同,有信纸的,有牛皮纸的,有作文纸的,有本子上撕下来的,还有从鞋盒子上扯下来的废纸片,甚至还有几张手纸,手纸上的字迹足足有小拇指般粗细。老四海拎起几张纸条来在眼前晃了晃,立刻就傻眼了,这些纸条竟全是欠条。大到一百块钱的正式借据,小到两块、三块的棒子钱,债主们除了亲戚就是乡亲,清一水的熟人。老四海甚至在欠条中发现了已故乡长的欠条,三只老母鸡,十五元整!文字的下面是老爹按下的红手印。

  老四海对家里的财务情况不大了解,看到这么多欠条不得不强咽了几口唾沫:“妈,咱家怎么欠人家这么多钱?”

  老妈抱着老爹的牌位,颓然坐在一旁:“全是你爹,全是你爹干的好事,非要开什么养鸡场,把这条命都开进去了。”

  “我是问您欠条的事呢。”老四海知道,女人一旦唠叨起来,往往是不着边际的。

  老妈只得耷拉着眼皮道:“有的是你爸爸开养鸡场的时候借的,有的是人家硬塞来的,头年乡长让咱们家把全乡的鸡都买下来了。我和你爸爸本来想着,拼命干上一年,秋后没准就能还上了。可你爸爸不争气,先死了。”

  二弟也搭腔道:“咱家的养鸡场也没了。哥,这就是城里人说的破产吧?”

  老四海茫然地点了点头,当然是破产,但到底破到什么程度了呢?他试探着问:“妈,到底有多少?”

  老妈有气无力地说;“一共是三千二百三十五块钱,这得哪辈子才能还上啊?你爹这老东西算是把咱们娘几个给害了。”

  老四海的脑子就像计算器一样,飞快地运算起来。当时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单位里的初始工资是52块钱,一年后涨到56块,再过三年才有升迁的可能。老四海琢磨着,这笔钱靠老妈和二弟他们是没指望还上了,他们只会种地,三亩地的棒子能值几个钱?自己参加工作那是两年半以后的事了,即使债主们允许他有机会进入单位,不吃不喝也得过上六、七年后才能还干净。那时候,债主们少说也得死上三分之一了,人家能答应吗?现在他们就敢烧养鸡场,将来没准就把自己这一家人全都活埋啦。

  老妈见老四海不说话,便扳着他的肩膀道:“四海呀,孩子呀,不是娘心狠,娘是没办法。”

  老四海知道老妈是有话要说,马上道:“妈,您有话就说吧,您说什么我都答应您。”

  老妈抹着眼泪道:“这上大学是好事,可咱是上不起了,咱山里人根本就不应该上大学,那是城里人的事。”

  老四海的脑子里“轰隆”一声,老妈是什么意思?他愣愣地盯着老妈那张青灰色的面孔,老脸上的皱纹足有一公分深,乍一看去就像趴着十几根手指头。

  四个兄弟傻乎乎地看着老四海。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谁也不敢出声,隐约地能听到门外凄惨的风声。

  最后老妈哭着说道:“四海呀,家里没钱了,一分钱也没有了。你别看你爸爸办丧事的时候,大家伙都跟亲戚似的,进门就哭。可等过了七七,那伙人就得上门要债,全得来催命。”

  老四海知道所谓的“七七”就是四十九天,这是农村约定俗成的丧期。四十九天内,诸事不宜,同样包括讨债。

  老妈接着道:“我想好了,上学事小,还债事大呀。咱家应该攒钱还债了,你三弟也不能上学了,乡长他们家里有一群羊,都说好了,放三个月的羊,就能把他们家的债顶上。可你四弟和五弟小学还没毕业呢,总不能让他们当了睁眼瞎吧?怎么着也得把小学上完吧?”

  老四海回头看了看三弟,三弟面无表情地望着窗外,嘴唇上的绒毛忽忽悠悠地颤动着。

  老家的这几个兄弟完全应了那句老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老四海是县里公认的学习尖子,没怎么费劲就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而二弟却从小就患有学习厌恶症,没念完初中就死活不肯上学了,后来他跟着老妈下地种棒子,种得还颇有些心得。但三弟却有长兄之风,从小学到现在他一直是学校里成绩最好的,特别是理科,曾经代表县里参加过全省的物理竞赛。今年三弟刚好上初三,他满心希望着考上县高中,然后像大哥一样混到北京去。暑假时他曾私下里告诉哥哥,将来想当个火箭学家,争取把导弹打到火星上去。所以老四海一听说三弟要回家放羊,心就像被一根细绳揪着,又疼又酸,还有点痒痒。

  老妈自顾自地说:“你这个当大哥的得给我把这家当起来,你得争气呀。”

  老四海喃喃地说:“我不上学,我干什么去?我能干什么呀?种棒子有二弟帮您就行了,要不,要不……”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