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满屋女人 > |
九 |
|
这些女人,有天真的姑娘,有丰腴的少妇,还有忧伤的怨妇。其中一对双胞胎,姐姐叫齐齐欢,妹妹叫齐齐乐,十八九岁年纪,个头高挑,肤色雪白。见到她们,你就知道什么叫"颜如玉"了。若问她们,为什么叫这怪名字,她们便一齐娇滴滴地答:我爷爷取的名字,他们当年打仗吃尽了苦头,现在想让我们一辈子过好日子,大家一起欢欢乐乐嘛! 还有5个女人,名字有些另类,都跟沙漠有关。年纪大点的两个都四十出头了,一个叫黄漠妤,换言之,就是大漠美女,一个叫唐丝路,这个比较浅显,就是纪念丝绸之路,大概是在丝绸之路上生的吧。另外三个都是二十三四岁的年纪,其中,名字比较有诗意的一个叫明月泉,据说她父母是在敦煌举行的婚礼,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那里的月牙泉。其余两个,一个叫水济戈,一个叫沙海贝。 对于石油人来说,取这样的名字,并不奇怪,因为,她们都是父母在西北大漠为祖国找石油、献石油时诞生的。 在我们那个石油大院,怪名字比较多。外人来了爱逗孩子,若问名字怎么来的,答案大都是父母们教的一首打油诗: 我为石油献青春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这群女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已经43岁了,但是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名字照样很怪,叫田垄女。当年,我在单位时,问过她这名字的来历。她本叫田龙女,是父亲为纪念当年川中石油大会战的"龙女寺井"喷油取的名字。龙女寺井是在1958年3月喷油的,这一喜讯鼓舞了四川探区找油人的信心,引发了川中石油大会战。当时有30多部钻机调集龙女作战。后来,附近的南充、蓬莱两个地质构造也相继喷油。这三个地质构造出油证明了四川有油,而此前,一些专家认为,四川是"洞洞缝缝"地质构造,没有富集的石油资源。由于田龙女这个名字太独特,常被同学们取笑,上高中后,她便自作主张在中间的龙字下面加了一个"土"。可是,改了后,这个名字让人感到更奇怪,人们发问时,她便苦笑着答,石油人一辈子都在田间地头钻嘛,叫"田垄女",名副其实。 还有一个女人,跟田垄女一样,也是在川中出生的,名叫吉逢来。这样的名字,一般人肯定不明就里。其实,她父亲是为了纪念蓬莱地质构造喷油。她父亲是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的,有文化,觉得直接取名为"蓬莱",太直白,所以,就取掉了上面的草头,再说,他恰好姓"吉",当时,钻井事故经常发生,取名吉逢来,也是象征开工顺利的意思。 我是在采访归来的深夜发现娘子军的,当时,女人的胸罩和裤衩在我的单身公寓里挂成了万国旗。 锅里煨着鸡汤。我边喝边想,有这么多女人在身边也不算坏事,起码衣食无忧了,吃饭从此不用打游击,穿衣再也不会要么找不到领带在哪里,要么找不到衬衣在哪里了。果然,接下来几天,我就成了本报最光鲜的人。老编老记们问候我一般变成这三句话了: 要结婚了? 在热恋中? 女朋友来啦? 他们从来不认为我还没有女朋友,更不会相信我还是一个老处男。不过,他们最想不到的是,眼下,我的女朋友来了一打! 千万别把我想得太高尚,以为我自愿积极救助下岗女工,我是被迫的啊!我现在的真实想法是,要尽快冲出她们的包围。否则,我就要被她们困死。因为,我的生存压力太大,人说,我们这种聘用制的记者是新闻民工,女的当成男的用,男的当成牲口用,成天疲于奔命,自身难保。我怎么顾得了那么多? 我原以为,她们在这住两天,在城里看看新鲜就走。万没料到,她们在我的斗室里安营扎寨了,我反而成了一个被囚禁在女儿国的俘虏。 娘子军占据了我的卧室,前两天,她们肩靠肩,腿并腿,睡地板。第三天,她们就架好了床铺,每面墙安了一架上中下三人床,弄得跟火车的卧铺车厢似的。这事没找我帮忙,她们找的是旁边那幢楼里正在搞装修的木匠。 女人们好像并不为生存着急。每天,上官油花领着娘子军逛街。不过,田垄女很少去。一开始,我就觉得她心事丛丛。后来,她终于向我开口,说是正与男人闹离婚。她男人,我是知道的,一著名赌棍。 我给她找了律师,当然是我采访过的,值得信任。这是个40岁左右的大块头男人,名字怪怪的,叫胡一可,他同意法律援助。这意味着田垄女可以省下一笔律师费。 把田垄女这事搁平后,娘子军大部队就开始大规模地找我麻烦了,她们逛街厌烦了,准备赚钱了,找工作的事自然就赖上我了。 要把这一群女人顺利打发出去,不花上两个月时间是不可能的。而从她们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是思想问题。虽然,她们也勇敢地买断工龄走上了社会,可是骨子里还是根深蒂固的依赖思想,做事少不了"等、靠、要",要不,也不会这么集中地跑到我这儿寻出路。 可是,我哪有这么多时间跟她们缠。我想,首先得让她们去自我推销。我深知,像老师上课一样的灌输不会有明显效果,毕竟这么大的人了,不是空洞的说教能起作用的。再说,这些年来,她们过惯了封闭自守的生活,接受新观念与新的生活方式都不可能立竿见影。 于是,我把那本于我来说刻骨铭心的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拿回了公寓。这本书的故事,是自传性质的,女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很能启发人,一个回城知青,30多岁了,揣着40美元飘洋过海到纽约闯荡,最终成了了不起的富婆。当年,我看了这本书,受到强烈的震撼。给我的启发主要有两点,一是,越敢冲破樊篱,突破现实的制约,越能成功。二是,给人打工受人支配,不如自己当老板,因为,同等的付出,当老板可能比打工的收益大得多。可以说,我最终决定从石油单位买断工龄,与感动我的这本书是分不开的。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