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狂欢 | 上页 下页
八四


  118.策划会上的素素

  又过春节,在冯彪的感受中,这是一个有江林的春节,在放假的七天里,除了陪陪父母,就是和他待在一起了,自然,还有刘明明。他们的太晚的“夜生活”他仍然是拒绝介入的,他以为北京的天空中忽然掉下一个莎丽就是他洁身自好的回报……

  过完这个年江林便飞回日本去了,冯彪一上班便碰上了从内蒙老家刚刚回来的陈卫国,陈一见到冯彪便神情紧张地将他拉到二楼的一个茶秀里,向其陈述他刚刚面见老板之后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文化生活》新年1期的发行情况已经反馈回来了,一下子掉了不少,目前只有十二万多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非常明显的,随嘴就可以说出好几条:首先,发行人换了,从全省最牛B的个体发行商换成了从没干过发行的金老板的那个“瘦老三”——这娘们儿就知道坐在办公桌前打电话,打电话时还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气——这种非常原始十分被动的发行办法对于《豆蔻》这种“名刊”还可行,对于《文化生活》这种发展中的杂志则完全不灵,所以发行这个环节实力上的大大削弱是最为致命的;其次,杂志在内容上受到了人为干预的极大限制,去年的《文化生活》是一本很典型的娱乐杂志(人称“小《豆蔻》”也不为过),而今年的《文化生活》则变成了一本具有时尚色彩的文学杂志——这一属性上的根本改变,使潜在的读者群的人数大大缩水了……虽说造成目前这一下滑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在上面,在决策层,但最大的压力却看似理所当然地落在了编辑部,而最主要的责任自然该由主编承担,陈卫国能不着急上火吗?

  陈心里清楚: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将杂志的发行量搞上去。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陈、冯二人几番在茶秀中“密谋”的成果是:要搞一些大型的具有轰动效应的行动策划出来,借此提高杂志自身的知名度和它的社会影响,等杂志彻底变成了“名刊”,发行量就不愁上不去。

  为此,编辑部全体还被一辆IVEKE拉着,开车的正是那个去年夏天在陕北翻过车的傻司机(他终于没被开掉),专门跑到位于杨陵县的农业大学招待所开了一天策划会——这也是陈主编的做事风格,喜欢拉开架势来做,做在人前,目的是为了做给老板看:不管最终的效果如何,我们很努力不是?

  那次会议是由策划冯彪主持的,先请主编陈卫国通告了一下当前形势和杂志目前的发行情况之后,就请大家针对具体的策划案来出谋划策。

  无人主动发言,冯彪遂挨个儿点名。

  最先点到的是和他关系最铁的刘明明,刘明明还是说他关注的体育,说《文化生活》的记者应该更多地介入到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中去,“就算奥运会、世界杯我们去不了,全运会、甲A联赛总可以派人去吧?”

  他的发言当即得到了会议主持者冯彪的首肯,但显然这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救急之策。

  第二个被点到的是马小宝,作为美编本应将他放在最后一个说——这个程序冯彪是懂的,但考虑到与之关系较熟,早叫也不会让对方理解成是找麻烦,就叫了,马小宝谈了一整套美术设计上的想法,成熟得叫人吃惊,时尚得叫人大跌眼镜,冯彪在心里感叹道:真是士别一载,当刮目相看。

  剩下三位女将,冯彪依次点了丁丽丽、龙小媛……两人倒是说了一大堆,但均属泛泛之论,乏善可陈。

  最后只剩下那个新来的素素了,点其芳名冯彪是有压力的,这个陌生的女孩自打来到这个新的集体中后,就没见她与人正常地说过一句话,和男的不说,和女的也不说,跟个哑巴似的,形单影只,独来独往,叫人难以捉摸,此刻冯彪有点心虚甚至满怀歉意地张开了口:“素……素素,你有什么想法?”

  换来的是沉默,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

  素素终于开口说话:“我没什么想法。”

  回答得干脆利落,差点没把冯彪噎死!

  尴尬不已的冯彪赶紧以个人身份发言,掩饰自己的慌乱。

  会开了一天,后半天主要是陈卫国和冯彪轮番在讲,陈调侃说:“咱俩像在说相声。”然后,在那个招待所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吃了一顿当地著名的小吃涎水面,然后去周围的景点去玩,秦地随处都有名胜古迹——那个吊死过杨贵妃的马嵬坡距此地不远。

  这是一个早春时节阴雨绵绵的上午,在马嵬坡纪念馆里转的时候,冯彪脱了团队,独自看着,走进一个小展室,正盯着吊死鬼杨美人的蜡像看时,蓦然回头,发现素素就站在自个儿身后,她也是一个人(她总是一个人),他冲她礼貌性地点了一下头,正欲离开时她却开了口:

  “可以搞一个最差作家的评选活动。”

  哦,聪明的姑娘!说的是“最差”而非“最佳”——若是“最佳”,这个策划将一钱不值!在这个灯光幽暗的小展室里,冯彪顿时感到眼前一亮!

  119.春去内蒙

  当时,还没有离开马嵬坡这个鬼气森森的地方,冯彪就将这个得自于素素的绝妙策划告诉了陈卫国,陈主编听罢兴奋不已,大呼:“《文化生活》这下有救啦!《文化生活》这下有救啦!”当天下午回去之后便以编辑部的名义连夜亲自起草了一则评选启事,第二天让冯彪扫了一眼就插到即将开印的3期杂志中去了……

  春节过后——也就到了去年国庆节杂志社开始运作的那套定名为“都市爱情系列”的长篇小说的最后收稿时间,这件事交给已经赋闲的《豆蔻》的那位前任主编去做了,一个由她担任主编的新部门也随之宣告成立,名叫“系列出版物编辑部”。新官上任,她首先给去年参加过骊山笔会的所有作者(包括本社的)都联系了一遍,最终落实了:此前已经收到的六部书稿也就是最后能够收到的了,其他人压根儿就没有动笔开写,而在此六部书稿的六位作者之中,也只有冯彪一人是出自本社,其他均为外面的作者——得知这一“惨状”,这一策划的发起人金老板很不高兴,说了句:“平时老说我不给你们出书的机会,给了机会你们都不会利用!”完了又说:“六部也够出了,就出这六部!”下一步的事情便是在本市聘请了三位知名评论家(其中一位还是“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一人两部地对此六部书稿进行审读,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之后便准备将这六位作者召集到内蒙的呼和浩特,开上一个改稿会。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