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巨商沈万山 | 上页 下页
一四四


  朱元璋在江浙、江西等地实行粮长制度,规定每万石上下的税粮为一个纳税区,佥派田粮多的富民充当粮长。为了鼓励他们忠诚地为朝廷服务,朱元璋给他们很好的优遇恩养。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引《嘉定县志》里的话说:“当时父兄之训其子弟,以能充粮长者为贤,而不慕科第之荣。”优惠的政策加之以金钱和权力,这些富起来的粮长,难免是为霸一方,科敛害民了。对之,朱元璋又愤恨至极,大骂他们是“虐民之心,甚如蝮蛇”(《大诰续编》)了。《大诰三编》里记载朱元璋杀起他们来,一次就要了160颗这些粮长的人头。嘿嘿,几乎是类于集体屠杀了。

  不仅如此,《九朝谈纂》里还记载:金华首富杨某作粮长,口出狂言,说皇帝征粮万石,不及他一个田庄的收入。整过了沈万三的朱元璋听了,会是个什么心情并不难揣摩。这年这个杨某解粮进京,朱元璋见了他,问:“粮食何在?”杨答曰:“霎时便到。”

  “杀时便能到吗?”朱元璋看了他一眼,终是莞尔一笑,说着便命人将他推出去杀了。消息传出,杨某家人逃散,财产被抢掠一空。杀了杨某后,朱元璋晚上做了一梦,梦见一百个无头人跪在陛阶之下。几天以后,正好有百名粮长送粮至京朝见,这些粮长恰恰又都未能按期缴纳。朱元璋便联想到他们的作恶多端,更想起了那个梦,于是命令将这一百名粮长拉出去砍了。刑部的官员依大明刑律连忙阻止,认为罪状不明,况且又是这么多人呢!可朱元璋执意不饶,这百人终成刀下之鬼。

  朱元璋对这些富人大肆整治以至杀戮,以刻板的阶级论观点来看,这里的关系颇混乱——地主阶级的总头子,把大大小小的地主狠狠整治了一番。

  然而,刻板教条的情感好恶毕竟只是情感范畴内的浅层次的东西,当我们从社会经济发展这一更深的层面上来观察,不能不看到,在沈万三身后,一大批虽说规模比其小,但也本可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等,也少不得被朱元璋一棒子统统地打趴在了地上。

  苏州的大儒方孝孺当时就指出:太祖皇帝“疾兼并之俗,在位三十年,大家富民多以逾 制失道亡其宗”,“浙东西巨室故家多以罪倾其宗。”(《逊志斋集》)

  洪武初年参加编修《元史》的贝琼也说:三吴巨姓“数年之中,既盈且覆,或死或徙,无一存者”。(《清江集·横塘农诗序》)

  明宪宗成化年间会试廷试皆第一的苏州人吴宽,入宫后侍奉太子讲读。太子即位即明孝宗,这位皇帝的老师入东阁,专典诰敕,后官至礼部尚书。久处庙堂之上的他,从时间上讲距朱元璋已近八九十年,尽管时过境迁,但当日朱元璋移徙富户的影响却依然显著。他说:“皇明受命,政令一新,富民豪族,剗削殆尽”(《匏翁家藏集·莫处士集》),以致他的家宅——苏州城东“遭世多故,邻之死徙者殆尽,荒落不可居”(《匏翁家藏集·先考封儒林郎翰林院修撰府君墓志》),“洪武之世,乡人多被谪徙,或死于刑,邻里殆空”。(《匏翁家藏集·先世事略》)

  和吴宽同时代、别号梦苏道人的苏州人王锜,在他的《寓圃杂记》里也写道,苏州这座素称繁华的江南名城,在战祸之余,再加上大户的迁徙和远戍,已是“邑里萧然”,几十年后尚不能恢复昔日旧观。

  比照上面这些明人笔记里记述的“杀富”之后果,再回过头来看看沈万三,我们会发觉,这个沈某人仅不过是个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已。小农思想影响下的朱元璋经济政策的肃杀之处,在这些沉在水下的冰山山体中,才真正体现出它的可怕影响来。

  富庶的江南、富庶的苏州情况尚且如此,那大明统治下的其他地方则可想而知了。由此,我们回过头再次看一看沈万三的发迹及其下场,看一看这对中国社会后来的深层次的影响,或许,你会多凝视这个踽踽而去的背影一眼。

  (七)

  沈氏发配之际,夕阳下衬托着那个悲凉的背影。惨淡的气氛中,升腾起的或许是一种文化的凝重。

  越是看不清楚,倒越想看清楚。抱着想看清他的脸的目的,我曾试图走近沈万三。

  1997年,《巨商沈万三》在沈厅召开首发式时,其时被镇上旅游公司任命为“厅长”的一位女同志告诉我,在大明时被剿杀了两次的沈家,如今在周庄已没有了后裔。这些后裔现已改姓,据说散居在上海南汇一带。

  声名远播的沈厅也并非沈氏旧时物,而是其后裔在清代时留给今人的一笔旅游资源。这笔无价的遗产,使得今天的人们可以连绵不断地吃着这个“死人”!

  沈万三那些财产早已如过眼云烟,云散水流。惟一使人们还能说起他的就是那座南京的明城墙了。

  冷兵器时代,这座城墙可说是固若金汤。

  南京的城墙至今保存完好,尽管1937年日本人攻陷南京时,曾以现代炮火恣意地摧毁过它,至今的中华门城墙上还留着日本人的炮火弹痕。南京惨案六十年后,一些日本团体为了表示歉意,愿意和中国方面一起修复南京城墙。

  修城墙和造城墙,其代价似不可同日而语。可沈万三却以一个私营业主的力量主持筑造了南京城墙的一半,其中还包括迄今为止中国最宏大的城门——中华门。该城门原名聚宝门——据说因埋有沈万三家那只著名的聚宝盆而得名——1931年改为现名。时至今日,南京人认识到这“国之瑰宝”的城墙能给他们带来的潜在价值。据1999年2月10日的《扬子晚报》报道,南京的有关部门经长期调研后指出,南京明城墙应尽快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并说此建议已引起省和南京市的高度重视云云。

  朱元璋的“高筑墙”显然是意在“武化”,沈万三被打了秋风做冤大头,也仅仅想花钱买个平安。几百年过去,他们做的这一切倒成了一种文化遗产留了下来,说不准今后还会成为人类的文化遗产。这一切,沈万三在当初是万万不会想到的。他在筑造这座城墙时,无意中把自己的名字镌刻了上去,这使得今天的人们还常常说起他。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