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笔记杂录 > 蕉轩随录 | 上页 下页 |
国书十二字头 |
|
乾隆十五年五月,奉上谕: “我朝创制国书,分十二字头,简而能该,用之无所不备,而音韵尤得天地之元声。惟是汉人初学清字者,辩字审音,每借汉字音注,以便记诵。而汉字不能悉叶,不得已各从俗音,以意牵合,未经校正画一,将恐久而益差,闲尝读汉字《金史》,其用汉字音注国语者,本音几不可晓。谛寻之,则原清语所常悉。又如《元史》之达鲁花赤,以今蒙古音译之,当为达鲁噶齐,不华当为补哈,此类未易枚举。在史氏或以己意为音,或出于当时承习,盖由以汉字而注清语、蒙古语,既非本字,又无一定,是以讹复传讹。以此知官为较定之不可以已也。夫一天也,国书谓之阿补喀,蒙古谓之腾格哩,西番则谓之纳穆卡。 至国书之腾格哩,则汉语所谓弦子耳。又如一日也,国书谓之舜,汉文谓之日,蒙古谓之纳兰,西番谓之尼吗。又如国语呼尔者,其音为西,而西方则称斡呼基。此在兼通清音汉文者无所疑义,而通清不通汉者,但知西之为尔,通汉不通清者,但知西之为西,而语之以斡呼基,且不知为何物矣。盖凡物之命名,本属后起。《尔雅》、《释名》,方言土训莫可殚悉,皆假象耳。若夫以汉字注清文,实假象中之假象,而必执此以较是非、定高下、寓褒贬,此特私心妄见耳。爰命大学士傅恒率同儒臣,重定十二字头音训。 开章六字,则用直音,如阿、额、伊、鄂、乌、谔;余用二字合音,如阿纳、额讷、伊呢、鄂傩、乌努、谔懦;其余十一字头,首六字用二字合音,如衣阿、衣额、衣伊、衣鄂、衣乌;以下俱用三字合音,如阿纳衣、额讷衣、伊呢衣、鄂傩衣、乌努衣、谔懦衣。以分轻重缓急,而国书之元声略可得梗概。是不过同文之一端,无关奥义,然习之于童蒙之始,有不容忽者。用申其义,传示久远,俾知所法守焉。特谕。” 谨按:《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增定清文鉴》三十二卷,《补编》四卷,《总纲》八卷,《补总纲》一卷,《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三十三卷,皆经钦定,条分缕析,贯串精详。余官京朝时,曾与满洲友人精习翻译者时加讨论,惜心计粗钝,究未能一一体会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