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 上页 下页
丁玲(6)


  飞向自由天地

  1936年春夏之交,大地昏暗、沉寂,一片肃杀景象。丁玲犹如一只离群的孤雁,在风雨中寻找北去的雁群。她不徘徊,不困惑,一心向往着红星照耀的地方。

  丁玲躲过特务的监视,先后从南京到上海、北京等地,通过鲁迅、曹靖华、冯雪峰、张天翼等人的帮助,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为了轻装,她毅然把六岁的祖林和二岁的祖慧送回湖南老家,交给饱经沧桑的寡母抚养。为了筹置路费,她赶写文章,交给出版社印行。

  丁玲到达西安时,正值秋天。她的心中充满了秋收般的喜悦。她暂住在一个名叫冯海伯的外国牙科医生家里,无法公开露面。在冯海伯家里,丁玲见到了斯诺和史沫特莱,他们痛快地畅谈了一个晚上。

  在西安,丁玲得知鲁迅病逝的消息,万分悲痛。当即以“耀高邱”的署名给鲁迅夫人——许广平女士发去了唁函:

  “无限的难过汹涌在我的心头”,“我两次到上海,万分想同
  他见一次,但为了环境的不许可,只能让我悬想他的病躯,和他
  扶病力作的不屈精神,现在却传来如此的噩耗,我简直不能达说
  我的无救的缺憾了……这哀恸真是属于我们大众的,我们只有
  拼命努力来纪念着世界上一颗殒落了的巨星,是中国最光荣的
  一颗巨星!”

  11月1日,丁玲离开西安,奔向红色根据地——保安。这一长途奔波,完成了她生命里程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为她一生的追求和向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找到了心安理得的归宿。从此,她在新的土地上扎根,在新人中成长。

  一踏上自由的土地,丁玲这颗饱经忧患的心,感到极大的欣慰。她伸出双臂热情地拥抱新的生活和与她的前半生所熟悉的面孔极不相同的陌生人。这里有从南方来的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战士;也有怀着崇高理想从祖国各地聚集来的知识青年;还有饱经苦难,刚刚摆脱封建压迫的劳苦大众。她对自己,对不幸女性的爱,对死去的烈士和无辜孩童的爱,对祖国——母亲的爱都凝集在这些人身上。

  丁玲到达保安后,人们用简单、也是隆重的礼节欢迎这位远方归来的赤子,在一间大窑洞里,为她举行了欢迎会,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都出席了晚会。今天,丁玲回忆这段生活时,仍然是那么情意绵绵:“这是我有生以来,也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吧。我是那么无所顾虑,欢乐满怀的第一次在那么多的领导同志面前讲话。我讲了在南京的一段生活,就像从远方回到家里的一个孩子,在向父亲、母亲那么亲昵的喋喋不休的饶舌。”(丁玲:《写在(到前线去)的前边》,《汾水》1979年11期)后来丁玲又一一走进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等领导人的窑洞拜访作客。当时毛泽东曾问她:“丁玲,你打算作什么啊?”丁玲不加思索地回答说:“当红军。”毛泽东告诉她:“好呀!还赶得上,可能还有最后一仗,跟着杨尚昆他们领导的前方总政治部上前方去吧!”丁玲听到后,心都飞了。不久她便随红军去了陇东前线。

  临起程的那天早晨,参谋部为丁玲送来了二匹马。这匹马,有一只脚是跛的。到了前方,任弼时又送给丁玲一匹枣红色的草地马,这时丁玲第一次尝到骑马的滋味。当时她并不懂得有马的好处,所以没有随身带着马,很快就将这匹马留在前方了。丁玲经常随着部队昼夜兼程行军,她欢欢喜喜地跟着红军队伍,一天走六七十里。脚打泡了,就学老红军的样子用根线沾点油穿过去,第二天照样走。丁玲和另一位从白区刚来的小汪,常常被管理员误解,说他们是没有建制的兵。部队宿营时,不给他们号房子,他们只好住在伙房和马号里。开饭的时候,也常常忘了给他们发干粮。对这些丁玲并不在意。在红军队伍中,她自得其乐,还经常四处串门;和陌生人谈话,十分惬意。

  到了庆阳以后,丁玲便跟随红一方面军一军团,聂荣臻是政委,左权是代理军长。在这些优秀的指挥员中间,丁玲得到了倾听他们讲述红军战斗故事的机会,红军将士那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她。《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就是根据左权的口述,丁玲写作的一篇记述红军战斗的散文。

  在庆阳,丁玲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用电报发来的欢迎词,词名为们《临江仙》。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这首热情洋溢的词,赞颂了这位颇有名气的女作家。电报是由红一方面军转交给丁玲的。1937年初,丁玲回延安时,毛泽东又亲自写录了全文,送给她。今天我们有幸能看到这份珍贵的资料,还得感谢胡风。1939年陕甘宁边区一度紧张,为了珍藏这份史料,丁玲当时便把这首词及其它一些稿件,一并寄到重庆,委托胡风保存。

  这是历史的见证。“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记录了丁玲所跨越的时代,说明了人民欢迎她,革命需要她。

  在解放区,丁玲像一只雄鹰展翅翱翔,深沉的思索,坎坷生活的磨练,培育了这位勇敢女性的生活观。“幸福是暴风雨中的搏斗,而不是月下弹琴,花前吟诗。假如没有最大的决心,一定会在中途停顿下来。”(丁玲:《三八节有感》,延安《解放日报》副刊《文艺》,1942年3月9日)

  1937年春天,丁玲陪同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了延安。毛泽东又问她:你还打算作什么?丁玲仍然回答:还是当红军。毛泽东当即同意了,并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后方总政治部罗荣桓,指定丁玲担任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这段时间虽短,却对她以后的工作有着极大的意义。她学做群众工作,从这里开步走,毛泽东曾告诉她,首先要认识人,要一个一个地去认识。

  从此,她便在新的战场上,开始了看不见硝烟的战斗。她和成仿吾一起在苏区成立中国文艺协会,丁玲任主任。她在《红色中华》副刊创刊号的刊尾随笔中说:“战斗的时候要枪,要子弹……去打毁敌人”,“但我们也不要忘记使用另一种武器,那帮助着冲锋侧击和包抄的一支笔”。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