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 上页 下页
罗淑(1)


  作者:马小弥

  罗淑原名罗世弥,偶用笔名石每,1903年12月19日生于四川成都。她的父亲罗树屏原籍直隶,是个屡试不第的读书人,清末在四川绵竹县做过县令邹某的钱粮师爷。邹县令去世,罗树屏把家搬到成都。罗淑的母亲是罗树屏的继室,1899年生长子世安,四年后生罗淑,之后又生了两个儿子世仪和世泽。

  辛亥革命前后,四川社会动荡不安,军阀混战,兵变迭起。罗村屏遂于1912年在简阳县城北盛产井盐的老马湾买下一处宅子,十来口盐井和一处与住宅相连的熬盐的灶房,举家迁到乡下,这时罗淑已经九岁。

  老马湾面对沱江,背靠蜿蜒的丘陵,是个方圆不过数里的山坳。自从清嘉庆年间这里发现了盐,吃“咸水饭”的人就一天多似一天了。罗家迁到这里的时候,老马湾里已是井杆林立,大大小小,有十来家灶户,百多口盐井。盐,到处都是盐。空气里整日弥漫着一股酸腐的卤水味道,树皮发黑,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临江有个运盐的船码头,一座石头砌的坚实的吊脚楼,叫作“公垣”,是盐务局的税卡,也是盐仓。各家灶户每天生产的盐都必须送到这里集中存放,由盐务局的人过称抽税,然后才能卖给盐贩子。每次开仓放盐,码头上人头攒动,岸边挤满运盐船,邻近府县的盐贩子为了几斤“敷水”的好处,常和盐务局的师爷争吵厮打。在山间小路上往来奔忙着为灶户背煤、挑盐、割草的零工,沱江边的浅滩上印满了纤夫的脚印。

  盐井开在山坡的高处,所谓盐“井”,可谓鬼斧神工。井口不过汤碗大小,却有数十米深,由粗大的楠竹筒对接,用桐油石灰密封做成井筒。每口井日日夜夜总有一个面黄肌瘦、短手短脚、十一二岁的小老么,驱牛绕着木制的轮盘转,把盐水车上来,再由筒匠把盐水翻倒进地盆。盐水通过埋在地下的桶竹筒,汩汩地汇入半山坡盐灶房的那四口大锅,一次能熬出上千斤白花花的盐来。这盐不含氯化镁,没有苦味,炒川菜,腌泡菜没有这川盐,可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对于罗淑来说,老马湾是个既美又丑,既宁静又凶险的地方。父亲的带小花园的宅子固然舒适美丽,可是走出黑漆大门,紧挨着就是熬盐的灶房。那里面的景象使人惊心动魄:一排四口大热盐锅,每口锅的直径都在二米半左右,日夜不断地翻滚着大白泡。那舀盐水的大木构,起盐的大铁铲,都不是一般人举得起,使得动的。灶匠从头至脚被烟熏得漆黑,尤其是脸,乌黑一团,只看得出两个白眼珠,骨瘦如柴,鬼怪一般。盐灶砌得很低,几与地平,灶匠添盐水的时候,万一被煤烟和水蒸汽迷糊了眼睛,就有失足跌下沸腾着白色溶液的盐锅的危险,起盐的时候更是艰险,要把达几百度高温的炽红的巨大盐抉从大锅里撬出来,抬到地上逐渐冷却。罗淑熟悉这可怖的灶房,熟悉在这里干活的人们,听过盐工掉进盐锅被烫死的故事。

  罗淑的母亲收留了一个老乞婆的女儿,给罗淑作丫头,取名玉姑娘。老乞婆住在沱江边无主的荒坟山上一个洞穴里。江边有许多这样的洞穴,相传是古时候流放的犯人来开采盐井时居住的。罗淑和玉姑娘时常穿过没膝的蓬蒿,去给老乞婆送吃食。老乞婆就是《井工》中老瓜娘的原型。那玉姑娘长得小巧白净,尖鼻子薄嘴唇,比罗淑大两三岁。她乖巧伶俐,是个厉害姑娘,带着罗淑到处转,讲了许多故事给她听。日后她做了罗淑小兄弟世泽的情人,。世泽背弃她娶了一位阔小姐,她大闹婚堂,最后委委屈屈做了世泽的妾。不过那已是后话了。

  罗树屏是个白皙瘦弱的人,不善理财,嗜鸦片,家业一天天败落下来。他索性把志趣放在读书上,生意委给账房先生。虽然住在偏僻的乡间,他却非常关心天下大事,家中常年订着《民报》、《神州日报》、《民主报》等报纸,家中的孩子时常翻来乱看。

  搬到乡下的当年,罗树屏和邻近的灶户共同办了个家塾,课读子弟。当然教的都是经史子集之类。这时辛亥革命已经把新思想带给了青年人,孙中山成了他们的偶像。大家都不爱读古书,都想学孙中山去学医,到外国去,学点实实在在能救国救民的东西。这时灶户的子弟中已经有了留学日本的人,也有到成都去上新式学堂的人,这对青年人是股很强的冲击波。首先是罗淑十三岁的哥哥世安在同窗带动下,宣布他要学医。听说德国的医学最发达,而德国西门子电机厂在成都办有德文学校,毕业后保送德国,他执意要去。罗树屏深喜儿子有志气,马上就答应了。

  谁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文学校停办,德国人也走了。世安为了继续学习德文,在同学马宗融陪伴下跑回老马湾,向父母要求到重庆去读书。马宗融是个回族青年,比世安大七岁,高大魁梧,热情爽朗。树屏公被世安和他纠缠了好几天,终于给了盘川,答应他们去重庆读书。不料两个少年去的并不是重庆,而是千里之外的上,海!树屏公这一气非同小可,罗老太太也几乎哭瞎了眼睛。她们一致认为世安上了宗融的当,受了宗融的骗,把宗融恨入骨髓。当时罗淑已经十一岁,半懂不懂的。她只觉得新奇,崇拜见多识广的哥哥。她立志要和男子一样刻苦读书。当父亲生气不肯给哥哥回信的时候,是她在妈妈的支持下,给哥哥写信、寄钱。

  世安和宗融在上海住了年余,去了日本。后来因为参加留日学生的东京街头游行,反对段棋瑞政府卖国的军事密约,被日方驱逐回国。他俩在上海加入留日学生救国团,参加过《救国日报》的发行工作,之后于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罗淑和世仪、世泽两个弟弟留在老马湾读家塾。罗淑是家塾里唯一的女孩,她沉稳庄重,思想细密,追求真理的劲头热烈而执著。她一身男装:马褂大袍,瓜皮小帽,一根粗大的辫子端端正正垂在脑后。家塾里沿墙摆着六个男生的课桌,上方正中坐着老师徐新斋。老师的身后通一间小小的内书室,蓝布门帘垂着,罗淑就静静地坐在门帘后面听老师讲课。遇到需要老师个别辅导的时候,老师就跨入内书室,单独给罗淑讲解。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