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道光皇帝 | 上页 下页
一六八


  03

  静妃见老佛爷不再说话,自己所说内容已引起老佛爷的思考,又向孝和太后靠近一点说:“大阿哥去世后不久,那孝慎皇后也随之死去,当时大家都认为慎皇后是痛失大阿哥心志迷乱,发狂而死。现在看来,那时的看法完全是错误的。”

  “难道也与那全妃有关?”孝和太后似有不满。

  “奴婢可没有这么说,有老佛爷给她撑腰,谁敢说全皇后一个不字?”

  孝和见静妃这话软中带硬,也不可过于指责,就笑着说道:“在母后眼中,你们都是一样的,母后偏过哪个?又向过哪个?谁个有理,母后就偏向于谁!是不是这样?有话你尽管说吗!”

  “奴婢就直言不讳了!”

  “但说无妨!”

  “母后是否记得请皇子昨天宴饮时,查出鱼中含毒,给那狗吃后的反应?”

  “你是说那狗吃完带毒鱼后,狂叫乱咬,发疯狂癫而死?”

  “就是这样!但老佛爷可记得当年孝慎皇后死前的症状?”

  “她也是疯狂而死?”

  “母后,这难道是巧合吗?”

  “宗人府是否查明那鱼中放人何种毒品?”

  “听宫中人说,宗人府庄亲王绵深将那鱼汤带回去请太医验定,查出这鱼中之药叫阿苏肌丸。”

  “这阿苏肌丸是怎样的一种毒药?”孝和太后好奇地发问。

  “听说阿苏肌丸原是喇嘛教僧秘制的一种灵药,药性极热,人到害病的时候,只服一丸便可药到病除。那药丸只有绿豆一般大,朱砂色,药力极强,倘要吃两粒,人便发狂。听说炼制这药特别神秘。”

  “怎么神秘?”太后对这阿苏肌丸产生兴趣。

  “最初炼药必有一粒雌药丸和一粒雄药丸做种,将这两粒药丸封在净瓶里,供在净室里。喇嘛每天早晨在太阳没出之前就必须走进净室去对着净瓶上香念咒,再做法术,逢到阴天须加倍上香念咒做法术。就这样,待七七四十九天后,打开瓶,则瓶中有满满一瓶药丸。等到只剩下最后两粒时,还得这样才能制成,一定不能断种,否则这药就永无配制之法。听说这药能治百病,也能使人发狂而死,必须掌握好剂量。”

  孝和太后越听越觉得有趣、离奇,禁不住问道:“那全皇后哪里能得到这种药呢?”

  “这事奴婢不敢乱说,有伤我大清皇家的尊严。”

  “哦,这么严重?”孝和太后又是一愣,“尽管说来,母后赦你无罪就是了。即使有什么不雅,也是我们私自说说,又不公布于众,何必这么吞吞吐吐?”

  “既然老佛爷想听,奴婢就直说了。”

  “直说无妨!”

  “听说睿亲王多尔衮喜好女色,府中养着许多妻妾,全靠这阿苏肌丸支撑身体。那时,多王爷把喇嘛僧供养在府,专门为他炼制这药丸。”

  “有这回事?”孝和太后觉得这事果然不雅,便随口说道,“这事可不能乱说!”

  “不是太后赦奴婢无罪,奴婢死也不会说的!”

  “那你从哪里听到的?”

  “曾听御前太监常永贵说起这事!”

  “这个老东西真该死,这事也能胡言乱语。皇上知道,早剥下他的狗皮!”

  “这阿苏肌丸有壮阳作用,怎么会使人发疯至狂呢?是否有人服过此药而发疯死去?”

  静妃一听孝和太后这话,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说也不好,不说又怎能让太后相信全皇后在鱼中下的药是阿苏肌丸,孝慎成皇后也是饮用这阿苏肌丸发狂而死的呢?

  “这这……”

  孝和皇太后见静妃刚才还滔滔不绝地讲解,现在却吞吞吐吐,想讲又不敢,心想,其中一定还有着什么隐密之事。整天深居在慈宁宫中,很少有人给她讲一些奇闻怪事听,听静妃这么一说,许多事都很有趣,不免动了心,便催促静妃说道:“刚才那多亲王的事都讲了,还有比那更不雅的事吗?随便说说,也让母后心中有个了断!”

  “这事不同多亲王那事一样不雅,但关系到我大清朝宫廷内部之传闻,奴婢只是听人传说罢了。”

  “什么传说?只管讲来!”

  “曾听说当年雍正王爷曾用这阿苏肌丸给康熙皇爷的大阿哥吃了二粒,结果那大阿哥便发疯发痴而死去。”

  孝和太后一听这事牵扯到祖上的一些谣传,便生气地说道,“这等事你也相信!尽管康熙皇爷的大阿哥是发疯死去,但也未必是吃什么阿苏肌丸,以后不要再提起此事,有伤宫中礼规,皇上知道也会怪罪的!”

  静妃一看太后生气,也不敢多言,只是跪下谢罪道,“奴婢知罪,以后再也不敢乱说了。”话虽这么说,心中却说:你明明想听,我说了,反而怪罪我,真是岂有此理!

  孝和太后见静妃知罪并下跪求饶,也趁此下台阶说:“起来吧!今后把住嘴就是了。至于你刚才谈到的大阿哥奕诠与孝慎成皇后之死是否与全皇后有关,这事已过多年,不可草率。待我先奏明皇上,再交宗人府庄亲王爷查处,然后作出决定。此事你先保密,以免打草惊蛇,一旦没了证据,将永无对证。”

  “奴婢一切听从皇后安排!”

  宗人府执事庄亲王绵深多方查问,只能证实全皇后想用阿苏肌丸谋害六皇子奕訢和其他几位皇于。至于大阿哥奕诠和孝慎成皇后之死是否归罪于全皇后,只能是怀疑。有这种可能,并且可能性极大,但当时的物证已不存在,人证也死的死、亡的亡。没有人证与物证,就无法定案。更何况,道光皇上又特别钟情于这位全皇后,对别人的话只是随便听听,不作深究,暗中包庇全皇后的过错。

  静妃见皇上对这事明里口口声声说严查严惩,暗中却对全皇后开脱责任,加以包庇,还想保住全皇后的正宫之位,十分气恨,却也没有办法,只好到庄亲王绵深处说一些反话,以此激怒庄亲王多次找皇上评理,并以辞去宗人府执事之职相争。这以外,静妃不断到皇太后那里去吹风点火。但皇上不发话,太后又能怎样,这事也就慢慢搁了下来。

  但事隔不久,宫中又发生一件事,这才将全皇后逼进死路。

  由于全皇后设筵鸩杀皇子一事,孝和太后虽没有逼迫道光皇上惩处全皇后,但从内心对全皇后已另有看法,再也不像先前那样信任她了。与此同时,静妃经常在皇太后面前走动,又时常送给太后一两样小礼物或以银两接济一下慈宁宫的开支。因为道光皇上一直提倡节俭,宫中也不例外,不但从自身做起,连母后慈宁宫的开支也算得紧紧的。致使孝和太后赏赐宫人的礼物也大大不如以前,心中偶有不满。这静妃正是看准这一点,自己日常节省点,多资助一些给孝和太后,逐渐取得孝和太后的好感。更何况静妃有一口好嘴皮子,嘴甜、手快,更是哄得太后眉开眼笑。宫中许多事情,都是慈宁宫与储秀宫相互一致,共同反对翊坤宫的全皇后。

  这一天,孝和太后身边一位贴身宫女到翊坤宫取宫花,不巧在翊坤宫的花园里拣到一个布人儿,上面插满针。宫女一看,悄悄将此布人带回慈宁宫给太后看。太后撕开布人,见里面有一页纸儿,上面写着一人的生辰八字。仔细一看,太后气得双脚直跺,原来这生辰八字正是孝和太后的年庚。

  孝和太后一问知道是从翊坤宫拾到,而大后的生辰八字,整个宫中只有全皇后知道。不是她还有谁?静妃闻知此事也对全皇后破口大骂:“母后,这准是那无情无义的全后做的。鸩杀皇子一事败露,而母后你又一直追查不休,让皇上处置她。但皇上不听老佛爷所言,一再包庇纵容这贱人,她一定气恼母后,希望你早死呢!这等狠毒之人再留在宫中,我等必死无疑!”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