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乱世枭雄-戈林 | 上页 下页 |
三七 |
|
第八章 出鞘之剑 操纵经济成霸主,四年计划始施行; 沽名钓誉建空军,牛刀初试扬恶名。 话说戈林在为自己举行完隆重的婚礼后,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似乎整个德国都在围着他转,所有的德国权贵都在讨好他。不过,无论戈林多么得意,多么头脑发热,在处理同希特勒的关系方面,他一直很清醒。很明智,从不越雷池半步。他可以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中,唯有对元首的敬意始终不减,从来没有想过对希恃勒的权威地位发出任何挑战。在希特勒的亲信中,戈林对希特勒的忠诚是最为突出的。希特勒对此也从没有任何怀疑。也正是因为有了希特勒的信任和支持,戈林才敢有恃无恐地为所欲为。 从1935年起,戈林突然关心起了经济问题,并以他那种偏执的热情投入其中,关注着他所感兴趣的每一件事情,在沙赫特等人的眼中,戈林是一个对经济问题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戈林却不管别人怎样看,只是自以为是地指手划脚,一有机会便插上一手。实际上,戈林在纳粹夺取全国政权后,就意识到经济问题将是决定未来德国能否崛起和称霸的根本性问题。如果要成功地进行一场对东方的战争,德国就必须在今后的几年里,将经济搞上去。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包括私下和公开,提到在战争爆发后,石油、橡胶、铁矿石等进口物资很有可能受到敌国的封锁,而这些物资的充足供应又是打赢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在1933年12月14日,戈林同法本化学公司签订了为他的空军生产战时使用的合成石油的合同。可以说,希特勒对戈林的用心是最为了解,也最为欣赏的。尽管他身边不乏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但他还是在1935年春让戈林去主管汽油和合成橡胶的生产。 戈林的永远也不会得到满足的权力欲继续膨胀,在这一点上希特勒起了很大的作用。说到底,希特勒愿意手下有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为他在一些事务上分忧,尽管这个人有时多管闲事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其他人由于知道希特勒对戈林的信任,便投其所好,主动劝说希特勒让戈林在自己分管的部门中兼任一个象征性的职务。可是,戈林却不愿意只挂一个虚名,他往往喧宾夺主,无所顾忌地行使权力,使那些邀请他的人后悔不迭。最早邀请戈林担任挂名职务的是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他让戈林担任“帝国石油经济督察员”。不久,沙赫特又让戈林在其所管的部门中担任“外汇和原料专员”。 他们的本意一方面是想利用戈林在党内的声望,为自己的机构装装门面,提高一下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想以此讨取戈林和希特勒的欢心,送个人情给他们。不曾想戈林却很认真,把这些事情看得很重,他让希特勒给他下达了正式的任命书。勃洛姆堡和沙赫特很快就发现他们原先的想法是多么愚蠢,由于戈林的介入,他们最后竟由部门的主管变成了戈林手下的小伙计。 尤其让沙赫特气恼的是,戈林嫌沙赫特的机构碍手碍脚,自己又另立一个“总理戈林将军原料和外汇管理处”,将沙赫特抛在了一边。同年8月,希特勒又交给戈林一个重要的任务——调解农业部长达雷和经济部长沙赫特之间的矛盾,协调他们所掌管的两个部门的关系,这就等于让他凌驾于这两个人之上去解决工农业利益冲突的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对戈林的信任。 戈林自从担任了一系列经济领域的职务后,便开始着手实施一个庞大的计划,这就是复兴德国经济的四年计划。在准备实施这一计划的同时,他将一直在纳粹党内被视为经济专家的沙赫特踢到了一边,成为纳粹德国经济部门的独裁者,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握在了手中。 戈林的四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使德国四年后在工业、农业生产上实现自给自足,使德国在战争时期,也能在敌国实行全面封锁的情况下不致于出现经济室息的情况。具体的作法是将进口减少到最低限度,实行工资和物价的严格管制,将股份持有者的红利限制在6%左右。同时,建立大批的生产合成汽油、橡胶、人造织品的工厂,利用德国出产的低品位的矿石冶炼钢铁。 总之,使德国工业生产的机器最大限度地开动起来,为未来的战争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年计划开始施行后,德国企业的利润直线上升,们企业家们并没有显得有多么开心,使他们烦恼的是企业的生产要受纳粹的直接控制,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都要经戈林掌管的主管机构批准。当年纳粹上台时,德国的资产阶级曾为之欢欣鼓舞,因为纳粹政权使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基本绝迹。可是今天,他们却被纳粹所规定的无以数计的报表和申请文书压得喘不过气来。 几乎所有产品的价格、种类、数量都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加之没完没了的捐献,使得许多企业家对纳粹政权日益不满,却又对它无可奈何,只好把怨气埋在了心里。 为了进一步控制德国的经济,戈林又想出厂一个新的花招,解散了一切资本在4万元以下的公司,禁止成立资本在20万元以下的新公司;强制德国现有的各种公司和企业分门别类地并入卡特尔,并由纳粹经济部主持设立新的卡特尔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新成立的公司和企业一律要加入其中,这样,德国的经济在纳粹国家政权的控制之下,很快就进入了战时的轨道。 沙赫特对戈林侵入他的领地感到极大的不满。在戈林插手之前,沙赫特的经济理论在纳粹党中一直备受尊崇,然而,他现在发现,戈林根本就不理会他的理论。戈林仅凭其直觉来决定一切,并认为沙赫特的理论并不是那样神秘,他对希特勒说,“沙赫恃能够做到的,我戈林也能做到,甚至能比他做得更好。”在戈林担任了一系列经济部门的要职后,沙赫特大为光火,命令他手下的人不要听从那位“新出现的独裁者”的话。 戈林根本就不在乎沙赫特是怎么想的,他在1936年5、6月份接连召开的几次外汇管理会议上,对沙赫特的经济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攻击和无情的嘲讽,同时提出了他自己的“经济理论”,即扩大出口,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赚取外汇,利用外资和赚取的外汇兴办企业,利用本国的资源制造国家急需的一切原料。对戈林的说法,沙赫特尽管在表面上不屑一顾,但心里却不得不佩服戈林的想法确有一些独到之处,发觉此人实属歪才,无怪乎希特勒对他是那样地信任和赏识。 戈林执掌德国经济大权之后不久,将德国企业界的一些头面人物请了来,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弗里克、蒂森和弗格勒。在与企业界人士会谈中,戈林再三强调一旦战争爆发,“我们很难从国外得到一滴石油”,他还列举了亚麻、黄麻、铜、锰等一系列战略物资,在战时将会很缺乏,因此,现在就要尽一切力量扩大生产和想法从国外买进。此外,他还指出,橡胶也同石油一样重要。戈林向企业界的各路大亨呼吁,一定要加强合成石油和橡胶的生产。在6月30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戈林再次提出德国现在面临着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要解决全国食品的供应问题,二是尽快武装全国,“因为,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德国要为自由而进行最后的战争。”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