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郑振铎 > 中国俗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第十章 明代的民歌 七(1)


  但在文人学士们里,也有不少人是不甘为古旧的规则所拘束,宁愿冒同辈的讥嘲而去拟仿俗曲的。冯梦龙比较的还是后起之秀。在很早的时候,已有金銮、刘效祖及赵南星他们起来,勇敢的把俗曲作为自用的了。

  刘效祖(生卒不详),明代散曲作家。字仲修,原籍滨州(今山东惠民),移居京师,故又称宛平(今属北京)人。写有不少通俗小曲。著作有散曲集《都邑繁体》等八种。

  金銮用〔锁南枝〕来写“风情戏嘲”,几无一语不佳:

  风情戏嘲

  〔锁南枝〕浮皮儿好,外面儿光,头发梢儿里使贯香,多大个侏儿,也来学冲象。那些个捏着疼,爬着痒,头上敲,脚下响。

  坚如石,冷似冰,识不透你心肠儿横竖生。只管里满口胡柴,倒把人拴缚定。谁撇虚?谁志诚?人的名,树的影。

  当不的取,算不的包,过的桥来还拆桥。动不动热脸子抢白,冷锅里豆儿炮,不是煎,便是炒,瓜儿多,子儿少。

  面不是面,油不是油,鸭蛋里还来寻骨头。瘦杀的羔儿他是块真羊肉。见面的情,背地里口,不听升,只听斗。

  闲言来嗑,野话儿劖,偷嘴的猫儿分外馋。只管里吓鬼瞒神,吃的明,吃不的暗,搭上了他,瞒定了俺,七个头,八个胆。

  长二丈,阔八尺,说来的话儿葫芦提。每日家带醉佯醒,没气的还寻气。假若你瞒了心,昧了己,一尺天,一尺地。

  心肠儿窄,性气儿粗,听的风来就是雨。尚兀自拔火挑灯,一密里添盐加醋。前怕狐,后怕虎,筛破的锣,擂破的鼓。

  撒甚么村,卖甚么乖,三尺门儿难自开。把我那一担恩情,都漾做黄齑菜。说着不听,骂着不采,山不移,性不改。

  在刘效祖的作品里,也已用到了《挂枝儿》、《双叠翠》诸俗调:

  挂枝儿

  日初长柳绿绽黄金模样,雨才过桃杏花扑面清香。卖花人一声声唤起怀春情况,蝴蝶儿争新绿,燕子儿语雕梁。打点出那小扇轻罗也,还要去流水桥边赏。

  又

  新竹儿倚朱栏清风可爱,香几儿靠北窗雅称幽斋。千叶榴,并蒂莲,如相比赛。槐阴下清风静,垂杨外月影筛。忽听的几个娇滴滴的声音也,笑着把茉莉花采。

  又

  秋海棠喜庭阴偏生娇艳,桂花儿趁西风越弄香妍。金沙叶,银扭丝,凌霜堪羡。开一樽新酿酒,打叠起绣花奁。听一会窗儿外的芭蕉也,又把雨声儿显。

  又

  水仙花娇怯怯流香几案,绿萼梅清影瘦斜倚危栏。剪冰纹霎时间把青松不见,烹茶也自好,对酒且开帘。围上那肉作的屏风也,偏觉的气候儿暖。

  又

  我教你叫我声,只是不应。不等说就叫我才是真情。背地里只你我,推甚么佯羞佯性!你口儿里不肯叫,想是心儿里不疼。你若有我的心儿也,如何开口难得紧?

  又

  我心里但见你就要你叫,你心里怕听见的向外人学。才待叫又不叫,只是低着头儿笑。一面低低叫,一面又把人瞧。叫的虽然艰难也,意思儿其实好。

  又

  俏冤家,但见我就要我叫,一会家不叫你,你就心焦。我疼你那在乎叫与不叫。叫是提在口,疼是心想着。我若有你的真心也,就不叫也是好。

  又

  俏冤家,非是我好教你叫,你叫声儿无福的也自难消。你心不顺,怎肯便把我来叫。叫的这声音儿俏,听的往心髓里浇。就是假意儿的勤劳也,比不叫到底好。

  双叠翠

  怕逢春,怕逢春,到的春来病转深。挨不过困人天,懒看这红战阵。行也难禁,坐也难禁,越说不想越在心。似这等枉添愁,可不辜负了春花信。

  又

  夏不宜,夏不宜。绿阴恼煞乱莺啼。一般是解愠风,吹不散愁人意。暗数归期,频卜归期,荷香空自袭人衣。最可怜是明月时,怕自往纱厨去。

  又

  怕逢秋,怕逢秋,一入秋来动是愁。细雨儿阵阵飘,黄叶儿看看骤。打着心头,锁了眉头,鹊桥虽是不长留。他一年一度亲,强如我不成就。

  又

  冬不宜,冬不宜,愁心只我与灯知。拨尽了一夜灰,盼不出三竿日。展转寻思,颠倒寻思,衾寒枕冷夜深时。只得向梦儿中寻,梦儿中又恐留不住。

  又

  春相思,春相思,游蜂牵惹断肠丝。忽看见柳絮飞,按不下心间事。闷绕花枝,反恨花枝,秋千想着隔墙时。倒不如不遇春,还不到伤心处。

  又

  夏相思,夏相思,闲庭不耐午阴迟。热心儿我自知,冷意儿他偏腻。强自支持,懒自支持。兰汤谁惜瘦腰肢。就是挨过这日长天,又愁着秋来至。

  又

  秋相思,秋相思,西风凉月忒无知。紧自我怕凄凉,偏照着凄凉处。别是秋时,又到秋时,砧声蛩语意如丝。为甚的鸿雁来,不见个平安字?

  又

  冬相思,冬相思,梅花纸帐似冰池。直待要坐着挨,忽的又尽一日。醒是自知,梦是自知,我便如此你何如?我的愁我自担,又耽着你那里也愁如是!

  这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一种工作;我们想不到,在很早的时候,《挂枝儿》已和文人学士们发生了姻缘了。

  效祖又有《锁南枝》一百首,可惜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有十六首,但这十六首,哪一首不是绝妙好辞呢!

  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能够引用新崭崭的俗曲的,没有不得到成功的。建安时代的五言,六朝的《新乐府》,唐五代的词,许多大作家们无不是从那里得到了最大的成功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