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郑振铎 > 中国俗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第二章 古代的歌谣 四


  在《周南》、《召南》里,有几篇民间的结婚乐曲,和后代的“撒帐词”等有些相同。《关雎》里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明是结婚时的歌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

  《桃夭》一首也全是祝颂的话;那三节完全是同一个意义,只是重叠的歌唱着而已。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摽有梅》和《鹊巢》也是同样的乐歌。把结婚时的迎入“新人”喻作鸠居鹊巢,是有趣的。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召南·鹊巢》)

  《秦风》里的《无衣》,可以看出这个秦民族的尚武精神。人民们是兄弟似的衣袍相共,“修我戈矛”,为国而共同作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子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子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魏风》里的《伐檀》是《诗经》里很罕见的一篇讽刺诗。这不是凡伯的诗,这不是寺人孟子的诗,这是老百姓们的讥刺着“君子”——贵族们——的诗。那些贵族们不稼不穑,却取着“禾三百廛”;不狩不猎,而看着他们的庭上却悬着貆,悬着特,悬着鹑。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老百姓那里征来的,夺来的!

  凡伯,周朝时卿士,“周同姓”,能文能武。常劝谏周后王近贤远奸,却遭到厉王的疏远。传说他写了《诗经》中的《板》,以“刺王政”。

  寺人孟子,西周时期的一位宦官。本为士人,因遭人谗毁,被处官刑。于是作《巷伯》一诗,抒发怨愤之情。寺人是中国古代对宦官的称呼之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千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骂的是如何的蕴蓄而刻毒!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