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还珠楼主 > 相关资料 | 上页 下页
开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观(3)


  二、儒,释、道三家思想大融合

  近人研究小说成功的要诀,尝归纳为“三理”——即肌理、文理与神理。所谓“神理”是指小说通篇呈现出的精神面貌;包括作者的人生观、宇宙观、知识学养、小说题旨、寓意象征、刻划人物以及心理描写等等。其中特别是人生观、宇宙观与知识学养三者,会通交融而形成了作者独有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于还珠小说来说,其重要性尤在一切之上。

  不可讳言,前述种种还珠小说在想象力上的莺飞鱼跃、海阔天空,有绝大部分是根源于其生命哲学中“形而上”思想的领悟,并受其无形引导与制约;决不是完全“无中生有”而孤立存在的。正如本世纪研究语言源起、古代祭礼及神话发展最著名的哲学家凯西若(Eernst Cassirer)所说:“在真正的神话想象力中,总是隐藏着某种信仰。”⑩那么,究竟还珠楼主的信仰是甚么?他如何在小说中表达他对生命理念、存在价值的看法并予以奇妙的捏合?这便要先从他的求知积学与思想形成之过程来考察。

  还珠楼主创作之缘起因由

  诚然我们对还珠楼主李寿民生平所学并不深知,但由其亲人、故友所写的传记性或回忆性文字中⑾,亦可约略获悉其人其事梗概。

  李寿民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即随父邀游各地。在他的日记中曾一再提到“三上峨眉。四登青城”的观景心得,并与僧、道等方外人交往甚密,显然对其后来撰写《蜀山剑侠传》与《青城十九侠》颇多助益。然因其父早死,家道中落,故仅在苏州念过几年中学即告辍学,一生未曾再进学堂接受正规教育,而全靠“自学成才”。据称,他生具宿慧,幼有“神童”之誉,能够过目不忘;加以兴趣广泛,博览群书,故于学无所不窥。除深受儒家传统思想黛染而精通文墨之外,对于佛典、道藏以及命理、星象之学亦多所涉猎;暇时更兼习禅坐、气功与武术。其所务所学如此庞杂,乃为创作武侠小说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民国二十年以前,李氏曾困顿风尘,饱尝人间冷暖;后始得人引介,相继人胡景翼、宋哲元、傅作义三将军戎幕任秘书,更对政界中人尔虞我诈、反复无常之作风,深怀戒惧。迫“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侵华,东北沦陷;李氏目睹时变,心灰意冷,由是“出世”、“避乱”思想益浓;乃于婚后毅然退出官场,以还珠楼主为笔名,寄情于《蜀山剑侠传》之中。这一阶段的人生经验与阅历,对其刻划小说人物(特别是旁门左道)影响至大。

  我们从还珠致友人信里的一段话,即可看出其创作《蜀山》的基本态度与人生观:“惟以人性无常,善恶随其环境,惟有上智者方能战胜。忠、孝、仁、义等号称美德,其中亦多虚伪;然世界浮沤,人生朝露,非此又不足以维秩序而臻安乐;空口提倡,人必谓之老生常谈;乃寄意于小说之中,以期潜移默化。故《蜀山》全书以崇正为本,而所重在一‘情’字,但非专指男女相爱。又以弟个性强固而复杂,于是书中人有七个化身,善恶皆备也。”⑿

  由上可知,《蜀山》小说的题旨在于“崇正”(即邪不胜正)、“重情”(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及师徒之情);寓意乃在如何教“上智者”克服人性冲突之弱点。这便不是“老生常谈”的儒家道德规范所能为力,而要借助于释。道两家思想学说提升精神境界——因为这两家的玄谈、妙谛颇多,极富于神秘主义奇幻色彩;只要运用得当,“化”进小说,便无入而不自得了。

  还珠楼主创作之思想泉源

  凡阅过《蜀山》者皆知,还珠楼主在小说中从不“掉书袋”以炫其博;这是和近代一般武侠作家大异其趣之处,也是他技巧高明之处。但虽然他“所存者神,所过者化”,了无斧凿之痕,吾人亦可由还珠小说之架构、玄理、布局而略窥其思想信仰及杂学底蕴之一斑。

  大抵而言,还珠重视礼教,主张“忠恕之道”,提倡“四维八德”,这是他近于儒家的一面;但他又是一个宿命论者,笃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说,这是近于释家的一面;而对于“道家”(采广义说法,包括先秦道家、阴阳家及道教)的盈虚消长之理、有无相生之论、天地生成之说、阴阳五行之学、谶讳占卜之术以及服气导引、修道养生、炼丹法门、符篆驱鬼、神仙飞升、太上感应、天人合一等说法,皆兼容并包,饶有兴趣;而其涉猎释、道经典之广,至为惊人!

  如此看来,还珠楼主的“思想面目”似乎是非常模糊的了。正如徐国桢氏所说:“本来是李耳、庄周一般的襟怀,可生就了释迦牟尼的两只眼睛,却是替孔子、孟子去应世办事;于是儒、释、道混成一体了!”⒀

  然而儒家主张人世,释家主张出世,道家却介于两者之间(即“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思想上的矛盾如何统一呢?吾人又如何进一步将其思想信仰定位呢?本人认为,这个问题可用二元论来解决:

  一、玄学主义者——还珠对于宇宙间一切超自然的力量是肯定的,他并深信冥冥中必有主宰;凡贤愚不肖,皆生有自来,且受气数所限,难以抗争。其宿命、果报思想充斥于小说全篇,有如是者⒁。

  二、人道主义者——还珠同时主张生命价值至贵,不可任意伤害或赶尽杀绝;更致力于劝善惩恶,鼓励济弱扶贫,表彰人性尊严。他虽相信“一切俱有定数”,但并不“认命”;甚至认为经过人为锲而不舍的努力,至诚感格上苍,亦可“逆数而行”、“人定胜天”!亦即克服原先命定的天数。

  要之,此即贯穿还珠楼主生命哲学的中心思想所在:体现于儒家者曰“仁”,体现于释家者曰“慈悲”,体现于道家者曰“长生”;即“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还珠在小说里一再强调“世无不忠不孝的神仙”,其故在此。

  三、(蜀山)表现生命哲学之艺术论

  一言以蔽之,在过去干余年的中国传统小说史上,有谈儒家忠孝节义者,有谈佛家因果报应者,更有谈道家神仙、术数及狐鬼修行者;但从未有一名作家或作品能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学说精义共冶于一炉而予以高度艺术化之发挥者——有之,则自还珠楼主始!

  那么,他是如何运用艺术的手腕将其生命哲学体现于创作中呢?这便要看他在人道主义“一以贯之”的控纵下,对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小说中的方位怎样安排了,概括来说,可归纳为四:

  ——道德方面,无论仙凡均不脱儒家的伦理规范;且极力提倡“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淑世精神;

  ——修养方面,崇尚佛法无边而臻“一尘不染”空明之境;惟菩萨心肠,易发慈悲,在宿命论与因果律的拨弄下,终不免为一“情”字所累;

  ——生活方面,渲染道家的散淡逍遥,游戏人间;虽则“富贵神仙”讲究洞天福地、珠宫贝阀居室之美,亦致力干清心寡欲、服气辟谷,而向往“博大真人”超劫长生之道⒂;

  ——爱情方面,则抱持“灵、肉两分”的态度,特重至情至性,从一而终;认为肉欲必使人灵魂堕落,而爱情(尤指精神恋爱)则可脱离肉体而获得永生。推而广之,合籍双修的三生情侣谓之“神仙眷属”;然纵欲无度的狂蜂浪蝶则“必堕魔道”⒃。

  此外,行侠仗义、除魔卫道固为武侠小说题中应有之义,不必多赘。但还珠对于“一切有情众生”的生死观,则与佛家所说略有出入;而对于修道成仙之过程,还珠更自我作古,衍创出一个奇妙有趣而又不落俗套的“修仙进化论”。这两项都有助于其生命哲学在小说中之艺术性发挥,颇值得探讨。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